一扶两宽三补四减,“数读”疫情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随着武汉最后一所方舱医院正式休舱,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抗“疫”胜利的曙光。近两个月来,面对疫情冲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以强化“六稳”举措,维护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并在近期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将经济活力作为至关重要的“免疫力”。这些宏观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中欧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通过大数据,为我们解读疫情下的货币、财政、就业、房地产等宏观政策,及其对激发经济活力所产生的效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疫情和经济形势作出相应判断。基于这些判断,国家近期推出了一系列的宏观政策。总结下来,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 | 一扶:扶持受疫情影响而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 |
2 | 两宽:货币政策宽松、融资条件宽裕 |
3 | 三补:财政补贴、退税补贴、损失补贴 |
4 | 四减:减税(减少中小企业税金)、减费(减少中小企业多项费用)、减租(减少中小企业房租)、减缓(减缓社保、还款、租金等的缴纳时间) |
那么这些政策的效果怎样?下面,我用大数据来做一些解读。
货币政策阶段性宽松,效果明显
资料来源:新华社,海通证券研究所
从上图可以看到近期的货币政策。其特点可以用五个字概括:阶段性宽松。这包括四个部分:
① 降低融资成本
② 超预期地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③ 政策性金融
④ 专项再融资
这些货币政策推行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从下图可以看出,利率水平已经在下降。而随着利率水平的下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也会相应下降。
滑动查看下一张
财政政策取向积极,纾解压力
资料来源:新华社,海通证券研究所
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家出台了包括资金拨付、个人补贴、企业补贴和减税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财政政策的特点总结下来,就是取向积极。
取向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包括四个部分:
① 减税降费
② 支出保障
③ 扩大融资支持
④ 债务限额提高
实施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和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那么,它的力度有多大呢?
根据2018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决算数据,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的征缴收入是3.13万亿元,其中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费率分别是21.5%和8%,即企业的缴费占比达73%,也就是企业一共缴纳了2.29万亿元,平均每月缴纳约1900亿元。此次的降费政策可为企业减少约7000亿元的负担。
再来看缓缴住房公积金的影响。2018年住房公积金全年缴存额是2.1万亿元,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费率相同,即企业缴费1.05万亿元。如果上半年企业可以申请缓缴,相当于又获得了近6000亿元的减负,这大大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纾解了企业的流动性压力。
就业形势严峻,复工已见成效
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这次疫情会对就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很难预测,但我们可以根据非典疫情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来做一个推断。
2003年,蔡昉教授和王美艳教授在一篇论文中计算得出,如果中国GDP增速从7%下降为6.5%,新增就业人数大约会减少127万人,如果GDP增速从8%下降到6%,新增就业人数则可能减少530余万人。从实际情况来看,2003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速约比相邻的两个季度低1.5%左右,全年因非典疫情拖累的GDP增速应在0.5%以下,对应减少的新增就业人数约为100万。
但我们要注意,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已经与2003年完全不同。2003年,中国正迎来加入WTO的红利,经济处于上升期,经济体量占全球的4%左右。而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中美贸易摩擦,中国GDP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占比升至18%。2003年,消费对中国GDP的贡献只有36.8%,而今天这一比例已达到60%。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非典疫情的影响套用于当下。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六稳”,要求2019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就业放在第一位,说明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Wind、恒大研究院
这里有两组数据,蓝色代表全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橙色代表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可以看到,过去两年中失业率在逐渐上升。去年年底,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达到5.2%。
在“百度搜索就业相关指数”的走势变化图中,“找工作”这一指数的曲线在2019年直线上升,达到2854万次。
滑动查看下一张
还有一个数据可供参考。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利用移动支付的数据测算出,2018年全国个体经营户的营收总额是13.1万亿元,而当年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是38.1万亿元,即个体经营户的营收总额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34.4%,大约有839亿笔。
疫情发生后,在正月初七之后的两个星期内,活跃的个体经营户数量减少了40.4%,经营额则下降了52.4%。疫情使这两周内的活跃商户量减少了将近4000万户,经营额降低了约2640亿元,涉及就业人员近9000万。
针对稳就业,国家出台了三类政策。第一类是稳定存量,包括规范裁员、金融支持和产业转移。以规范裁员为例,具体政策包括支持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第二类是开发增量,包括财政补贴、挖掘内需、加大投资、稳定外贸、培育壮大新动能、扶持创业等。第三类是职业培训,主要针对失业人员和学生。
这三类政策的成效如何?我们来看复工率。通常有三种衡量复工率的指标:
第一种是名义复工率,即复工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之比。
第二种是实际复工率,即员工实际到岗数量占全部员工之比。
最后一种是实际产能复工率,指的是当前每日创造的增加值与正常经营状态下每日创造的增加值的比值。
我个人认为实际产能复工率才是真正的复工率。
中金公司近期推出了一个“开工指数”,这一指数由四个分项指标合成。
第一个是员工返城指数,指的是量化跟踪节后累计返城就业人数的百分比,由春节前后每一天的铁路和民航客运量推算而来。3月8日,这一指数是100,意味着湖北省外员工返程进度达到100%。
第二个是货运物流指数,这一指数由全国重卡物流利用率和大型物流园区吞吐量两个指数合成而来。3月8日,货运物流产能的利用率相当于春节前正常水平的80.6%。
第三个是市内客运指数,即城市内人员的流动速度,由高德地图的城市拥堵系数与每一天的地铁客运量合成而来。3月8日,市内客运的活跃度相当于春节前正常水平的52.5%。
最后一个是日耗煤指数,数据来源于全国六大电厂的日耗煤量。3月9日,全国的日耗煤量相当于节前正常水平的72.8%。
3月8日,中金的“开工指数”是76.3,表示整个经济的产能利用率相当于春节前正常水平的76.3%。
滑动查看下一张
还有一个数据可供参考,那就是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公布的卫星热点图。图上的红色代表该区域的地表温度高于整个地区的平均气温。通常红色区域来自工业或能源生产,以及大密度的人口生活和生产。
上面两张图是在宁波石化区上空拍摄的,左图摄于1月21日,右图摄于2月22日。很明显,右图中的红色区域增加了很多。由此可以推算出,2月22日当天,该地区的产能恢复达到了90%以上,逾13000名员工在岗。
作为缓冲之举的房地产政策
Wind、恒大研究院
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这次疫情给房地产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多地关闭了线下销售场所,地产销量急剧下滑。从上图的蓝色曲线可以看出,在春节后的15天内,房产交易几乎为零。房地产施工的暂停,也导致地产开发商遭遇资金链紧张。
2月以来,上海、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有关房地产的政策,从住房公积金和土地出让等方面来调节房地产市场。具体措施包括延长公积金贷款期限、允许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允许延期开竣工、降低土地竞买保证金的比例等。
很多人可能会担心,我们是否又要走靠房地产来刺激经济的老路。我认为,这是短期内政府的缓冲之举,毕竟房地产和建筑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4%。
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机遇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确保重大基建项目能够如期进行。包括云南、江苏、内蒙古、甘肃在内的很多省市已经获批或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基建项目。
美国运输部、中国交通运输部、恒大研究院
这也引发了大家的疑问,我们是不是又要过度依赖“铁公基”来刺激经济?其实,过去40年,中国在基建方面是适度超前的,这种超前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力。但是和美国相比,中国在基建方面还有发展空间,比如,我们在铁路密度、公路里程、机场数量等方面是大大落后于美国的。因此,适度超前的基建可以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此外,近几次的中央高层会议都重点提到了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近期的宏观政策无疑也会为这些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中欧课程